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
注册 登录 联系Buli
唤醒迷梦 >> 【安忍】多个角度,分析思维,串习修持。 返回

【安忍】多个角度,分析思维,串习修持。

shanzhishi 唤醒迷梦 2024-04-26
您的安忍,可以修的越来越好。

《入行论》第6品-安忍品-善说海科判学习
【安忍品】嗔心的严重过患、生嗔的对境分类。
入行论【第6品 安忍品】科判 框架 颂词-背诵图片
入行论-第6品颂词 背诵卡片---修安忍,圆满多劫资粮,消除多劫罪业。

久习不成易,此事定非有,
渐习小害故,大难亦能忍。
长时间练习而不变成容易适应,这种事情绝对没有。渐渐修习忍受小损害,一旦大的苦难临头,也就能够安忍了。这个颂词道出了修安忍的两个关键窍决:(1)时间是长久串习,必定会熟能生巧;(2)先对小的损害修持安忍,逐渐增加难度,到最后大的损害也能逐渐安忍下来。

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
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,这一品尤为重要。
性格不好,容易嗔怒发脾气的人,如果在听习本品时,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,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,一定能消减、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。本品中作者用了一百三十四个颂词,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多种殊胜的方便法,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力与这些甚深的窍诀,我相信大家都能改变、调驯自己的相续,如同麦彭仁波切所说:披上《入行论》安忍品的铠甲,任何一个嗔敌变化着五花八门的魔术来进攻,也毁坏不了自己的智慧身体

1、思维嗔恨心的过患。
一嗔能摧毁,千劫所积聚,
施供善逝等,一切诸福善。-(1)
罪恶莫过嗔,难行莫胜忍,
应以众理,努力修安忍。-(2)
若心执灼嗔,意即不寂静,
乐亦难生,烦躁不成眠。-(3)
---(1)只生一次嗔恨心,就足以将千劫中所积累的供养佛陀、布施众生、严谨持戒等所有福德摧毁无余。(2)没有哪种罪过像嗔恨那么恶毒,也没有一种修持像安忍那么难行。所以应当以种种正理、方便,努力修持安忍。(3)如果一个人内心执持着嗔恚热恼,那么他的心意得不到宁静,身心的喜乐很难生起,而且会心烦气躁,坐卧不安。

2、无论任何时候,遇到任何事情,都不要扰乱自己的欢喜心。因为忧愁苦恼不但无济于事,反而可能会让事情变的更加糟糕。如果事情还有改变的余地,应该欢喜,如果已经无法改变,忧愁苦恼也没有帮助。所以,尽量保持欢喜心,以积极的姿态、以佛法的智慧,去冷静面对。
强行我不欲,或挠吾所欲,
得此不乐食,嗔盛毁自己。-(1)
故当尽断除,嗔敌诸粮食,
此敌唯害我,更无他余事。-(2)
遭遇任何事,莫扰欢喜心,
忧恼不济事,反失诸善行。-(3)
若事尚可改,云何不欢喜,
若已不济事,忧恼有何益?-(4)
---(1)他人强硬地做我不喜欢的事情,或是阻挠我想做的事情,遇到这些生长嗔恼的因缘后,嗔恨心便会盛发起来,毁灭自己和他人。(2)所以我应尽全力,彻底断除滋养嗔敌的“粮食”(即不乐意),因为这个怨敌除了伤害我外,再不会有其他的事了。(3)无论遭遇到任何逆境违缘,都不要扰乱欢喜的心境,因为忧恼心不但于事无补,反而会使人失坏许多有益的善行。(4)如果事情还可以补救,为什么不保持欢喜心呢?如果事情已无法可施,生气忧恼又有什么益处呢?

3、思维轮回的本性就是痛苦的,思维痛苦有很多的功德,有痛苦的地方,就是自己可以成长的地方。
乐因何其微,苦因极繁多。
无苦无出离,故心应坚忍。-(1)
苦害有诸德,厌离除骄慢。
悲愍生死众,羞恶乐行善。-(2)
---(1)在轮回之中,产生安乐的因何其稀少,而导致痛苦的因缘极其繁多。然而没有痛苦就不会生起出离心,因此,自心应坚毅地安忍痛苦!(2)伤害和痛苦对坚忍的修行人有许多益处,它能助长厌离心,除掉骄矜傲慢,悲愍陷于生死苦海中的众生,羞于作恶、乐于行善。

4、思维万法因缘所生,作害者也是被烦恼所缚,加害我们也是业力使然、身不由己。
不嗔胆病等,痛苦大渊薮,
云何嗔有情,彼皆缘所成。-(1)
如人不欲病,然病仍生起,
如是不欲恼,烦恼强涌现。-(2)
心虽不思嗔,而人自然嗔,
如是未思生,嗔恼犹自生。-(3)
所有众过失,种种诸罪恶,
彼皆缘所生,全然非自力。-(4)
---(1)倘若你不会去嗔恨风、胆、涎病等,这些痛苦的出生之处,那为什么要嗔恨有情众生呢?他们也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呀!(2)如同人们虽然不希望患病,但业感疾病仍会生起;同样,人们虽然不想生烦恼,但是在业缘逼迫下烦恼仍然会涌现出来。(3)内心虽然不想生起嗔恨,但人们仍然自然地嗔恼起来。内心虽然没有去作意生起嗔恼,但嗔恼同样还是习惯地自动生起。(4)所有的大小过失,各种各样的轻重罪恶,它们都是因缘而生,完全没有自主的力量。
彼等众缘聚,不思将生嗔,
所生诸嗔恼,亦无己生想。-(5)
是故一切法,依他非自主,
知已不应嗔,如幻如化事。-(6)
故见怨或亲,非理妄加害,
思此乃缘生,受之甘如饴。-(7)
若苦由自取,而人皆厌苦,
以是诸有情,皆当无苦楚。-(8)
---(5)那些聚合在一起引生嗔恼的众多因缘,没有“要生嗔恨”的动机;而因缘所生的嗔等烦恼,也没有“我已产生”之类的主体执著念。(6)因此一切法都是由于他缘聚合而生,并非独立自主自成。知道这个道理,就不该嗔恨这一切如幻如化的人事了。(7)因此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的时候,我应立即想到“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”,于是欣然如遇安乐般去承受。(8)如果痛苦不是缘生,而可以自主地取舍,那么世间的人们都是厌恶痛苦的,以此而一切有情应该都没有痛苦才对,但事实却相反。

5、作害者应该是值得悲悯之对境。烦恼深重的时候甚至自己伤害自己,更何况是因烦恼而伤害他人呢,所以加害我们的人,应该怜悯他们。
或因己不慎,以刺自戮伤,
或为得妇心,忧伤复绝食,-(1)
纵崖或自缢,吞服毒害食,
妄以自虐行,于己作损伤。-(2)
自惜身命者,因惑尚自尽,
况于他人身,丝毫无伤损。-(3)
故于害我者,心应怀慈悯,
慈悲纵不起,生嗔亦非当。-(4)
---(1)有时候,一些人因为自己不小心,为尖锐的刀刺等物戳伤;一些人为了求女色、财富,忧恼伤心乃至不思饮食,(2)另外有些人则自缢、跳崖、吞毒药和有害的食物,以种种非福业的罪行,残害损伤自己的身体。(3)人们对自己的身命极为爱惜,如果受到强烈烦恼的驱使,尚能自杀摧毁,更何况是对他人的身体,怎么会丝毫不伤损呢?(4)因此,对于伤害我的人,内心应怀慈愍;即使生不起悲心,亦不能对他生嗔恨心。

6、观察作害者的本体和害法,怨敌是工具,真正的幕后使者是烦恼。
设若害他人,乃愚自本性,
嗔彼则非理,如嗔烧性火。-(1)
若过是偶发,有情性仁贤,
则嗔亦非理,如嗔烟蔽空。-(2)
棍杖所伤人,不应嗔使者,
彼复嗔使故,理应憎其嗔。-(3)
---(1)如果伤害他人是愚昧世人的本性,那么嗔恨他们便毫无道理,如同被火烧伤者憎恶灼烧性质的火一样不应理。(2)如果过错只是偶然产生的,有情的本性仁慈而贤善,那么嗔恨他们也不合理,就像天空偶起云烟,而不应嗔恚。(3)被棍杖所伤的这个人不要去嗔恨使用棍棒的这个人,因为使用棍棒的这个人他也是被嗔恨所驱使的缘故,如果要嗔恨的话“理应憎其嗔”,那么应该对他的烦恼产生嗔恨心才对。

7、观察我们受害者自己,其实有很大的过失。因果不虚,自作自受,如同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。万法唯心,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心显现的。
我昔于有情,曾作如是害,
既曾伤有情,理应受此损。-(1)
愚夫不欲苦,偏作诸苦因,
既由己过害,岂能嗔于人?-(2)
譬如地狱卒,及诸剑叶林,
既由己业生,于谁该当嗔?-(3)
因何昔造业,于今受他害?
一切既依业,凭何嗔于彼?-(4)
如是体解已,以慈互善待,
故吾当一心,勤行诸福善。-(5)
---(1)从前,我对有情曾作过类似的伤害,因此,曾经伤害过有情的我,按因果规律应当受到同样的伤害。(2)愚笨的人虽然不想受苦,却偏爱造作导致痛苦的恶因,既然现在为往昔的罪业而受害苦,那么凭什么憎恨别人呢?(3)譬如地狱中的执刑狱卒,以及其他恐怖的剑叶树林等刑罚,既然都是自己的恶业所化现,那么堕入地狱受苦者应该憎恨谁呢?(4)从前到底造了什么的恶业,以致现在受到他人的伤害呢?既然一切都根源于业力,我凭什么嗔恨作害者呢?(5)如是体悟了解这个道理后,就应该以慈悲心与他人互相对待。因此,我也应安忍一切伤害,一心一意去做各种利生的福善事业。

8、嗔恨加害你的人,是非常颠倒的。如果互害,双方都愚痴有过。怨敌冒着下恶趣的危险来帮助我修忍辱,如果不感恩,反而嗔恨他,我岂不是忘恩负义之人?
或由愚行害,或因愚还嗔,
此中孰无过?孰为有过者?-(1)
宿业所引发,令他损恼我,
因此若堕狱,岂非我害他?-(2)
依敌修忍辱,消我诸多罪,
怨敌依我者,堕狱久受苦。-(3)
若我伤害彼,敌反饶益我,
则汝粗暴心,何故反嗔彼?-(4)
---(1)一方出于愚痴而伤害他人,另一方则因愚痴而对之起嗔恨,这两种人之中,哪一个没有过错?谁是有过错而应受责怪的呢?(2)由于自业的宿业引发,使他人前来毁损伤害我,如果损害者因此而堕入地狱,那样岂不是我害了他!(3)藉着他人的伤害而修习安忍,能使我消除很多罪业,然而他人却由于我的宿业引发而造罪,以致堕落地狱,长久受苦。(4)如此则是我导致他人受到损害,而他人反而在饶益我,那么粗暴无理的心啊,你为什么还要去憎恨别人呢?

9、怨敌的加害,其实是顺缘。自己生嗔恨,才是最大的魔障。安忍的功德非常大,怨敌加害你的时候,你应该抓住难得的机会,积累福慧资粮。如果这么好的机会,你不但不抓住,反而生起嗔恨,岂不是“抛弃积资净障的机遇,反而造下一堆恶业”,有这么愚笨的人吗?
谓敌能障福,嗔敌亦非当,
难行莫胜忍,云何不忍耶?-(1)
若我因己过,不堪忍敌害,
岂非徒自障,习忍福德因?-(2)
无害忍不生,怨敌生忍福,
既为修福因,云何谓障福?-(3)
---(1)如果说,仇敌的诽谤损害等会障碍我积聚福德的善行,但是以此嗔恨仇敌也不合理。因为没有一种难行的功德能比得上安忍,那么我为什么不坚毅地忍耐呢?(2)如果我因为嗔恨烦恼粗重的过失,不能容忍敌人的伤害,那么岂不是给自己制造障碍,破坏了修持安忍这种积累福德的殊胜因缘吗?(3)没有敌害就无法修行安忍,有了怨敌的伤害才能成就安忍的福德。既然敌害是修习忍辱成就福德的因缘,怎么能说他会障碍修集福德呢?

10、怨敌是非常难得的如意宝。遇到加害你的人,你应该非常高兴,非常的珍惜,非常的感恩。
世间乞者众,忍缘敌害稀,
若不外植怨,必无为害者。-(1)
故敌极难得,如宝现贫舍,
能助菩提行,故当喜自敌。-(2)
---(1)在世间修布施的对象---乞丐有很多,但是修忍辱的外缘---怨害者却很少。如果你不曾与外人结怨,别人很少会主动来伤害你。(2)因此,修忍的敌害助缘极为难得,就像出现在穷人家中的如意宝藏一样。他是能助成菩提行的良伴,所以我应该欢喜自己的仇敌。

11、一切众生都是我修道的助缘、成就菩提的助缘。
敌我共成忍,故此安忍果,
首当奉献彼,因敌是忍缘。-(1)
谓无助忍想,故敌非应供,
则亦不应供,正法修善因。-(2)
谓敌思为害,故彼非应供,
若如医利我,云何修安忍?-(3)
既依极嗔心,乃堪修坚忍,
故敌是忍因,应供如正法。-(4)
---(1)安忍功德是敌我共同成就的,所以一切修习安忍的功德果报,首先应当献给我的敌人,因为敌人是修忍的有力助缘。(2)如果说,仇敌并无助我修忍的意乐,所以他们不值得供奉。那么你也不应该供奉引导解脱的正法,因为正法也没有助你修善的意愿。(3)如果说仇敌有损害我的意乐,所以不应该供养仇敌。如果敌人也像医生对病人一样利益我,那怎会有机会修习安忍呢?(4)既然要依靠嗔害心强烈的仇敌,我们才能修成坚固的忍辱,所以仇敌是得到安忍功德的根本助因,应该像供奉正法一样去供奉。

12、“众生 等同 佛陀”:在“帮助我们修持菩提道”方面众生与佛陀具有同等的作用。
本师牟尼说,生佛胜福田。
常敬生佛者,圆满达彼岸。-(1)
修法所依缘,有情等诸佛,
敬佛不敬众,岂有此道理?-(2)
非说智德等,由用故云等,
有情助成佛,故说生佛等。-(3)
怀慈供有情,因彼尊贵故,
敬佛福德广,亦因佛尊贵。-(4)
助修成佛故,许众生佛等,
然生非等佛,无边功德海。-(5)
有情具功德,能生胜佛法,
唯因此德符,即应供有情。-(6)
---(1)本师释迦牟尼佛说:佛和众生都是殊胜的福田。经常恭敬供养诸佛与众生的修行人,能圆满二资抵达正觉的彼岸。(2)就修行所依的助缘来说,佛和众生同等重要。如果敬重诸佛而不敬重众生,这种言教与做法是不应理的。(3)并非说众生与佛的智慧功德相等,而是由二者都有助成佛果的作用故说二者相等。恭敬有情是成佛之根本助缘,所以说众生和佛是相等的。(4)心怀慈悲去供养有情的福德无边,那是因为有情是尊贵的悲田;敬信佛陀的福德广大无边,那也是因为佛陀是尊贵的福田。(5)因众生是帮助修行人成佛的因缘,所以在这点上应承认众生与佛是相等的。然而众生的功德完全不能和诸佛的无边功德海相比。(6)每一位有情,都有引生殊胜佛法的功德,单单因这份名副其实的功德,就完全值得去供养。

13、因为信仰佛陀的缘故,所以应当恭敬众生。佛陀怎么慈悲对待众生的,作为追随佛陀的佛弟子,是不是也要向佛陀学习慈悲众生呢?我们经常说,佛陀对我们的恩德非常大,作为弟子要报答佛恩,那么利益众生就是最好的报恩。
无伪众生亲,诸佛唯利生,
除令有情喜,何足报佛恩?-(1)
利生方足报,舍身入狱佛,
故我虽受害,亦当行众善。-(2)
诸佛为有情,尚且不惜身,
愚痴我何故,骄慢不侍众?-(3)
众乐佛欢喜,众苦佛伤悲,
悦众佛愉悦,犯众亦伤佛。-(4)
---(1)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,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。因此,除了令诸佛所护念的有情欢喜外,还有什么方法能报答佛恩呢?(2)既然只有用利益众生才足以报答,为众生舍身以及入无间地狱的诸佛之恩德,那么就算我受到了众生无故的伤害,亦应当安忍无怨,广行诸善。(3)尊贵的怙主诸佛为了利乐有情,尚且不惜自身;愚痴的我,为何这么傲慢,不去像仆役一样恭敬承侍众生呢?(4)众生幸福快乐,诸佛也就会示现欢喜,如果众生遭受苦害,诸佛就会悲伤难过。因此我们使众生欢喜,诸佛也会欢喜,倘若恶意侵害有情,也就伤害了诸佛。
遍身着火者,与欲乐不生,
若伤诸有情,云何悦诸佛?-(5)
因昔害众生,令佛伤心怀,
众罪我今悔,祈佛尽宽恕。-(6)
为令如来喜,止害利世间,
任他践吾顶,宁死悦世主。-(7)
大悲诸佛尊,视众犹如己,
生佛既同体,何不敬众生?-(8)
---(5)全身上下烈火炽燃的人,纵然给他所有欲乐享受,心里也不会有快乐;同样,如果伤害众生,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诸佛生欢喜呢?(6)由于我在往昔伤害过众生,使悲愍众生的诸佛伤心难过,所有这一切罪过,我今天都发露忏悔,祈求诸佛慈悲宽恕。(7)为了让如来欢喜,我从现在起,发誓不作伤害众生的恶业,而且要积极地利益世间,哪怕众生践踏我的头顶,至死我也要安忍,令世间的怙主高兴。(8)大慈大悲的诸佛圣尊,观视众生就像自己一样。既然有情在体性上与佛无二无别,那么我们为何不敬重有情怙主呢?

14、思维“修安忍”的殊胜功德和果报,所以应当恭敬众生,欢欢喜喜修持安忍。
精勤灭嗔者,享乐今后世。-(1)
悦众令佛喜,能成自利益,
能除世间苦,故应常安忍。-(2)
云何犹不见,取悦有情果,
来生成正觉,今世享荣耀。-(3)
生生修忍得,貌美无病障,
誉雅命久长,乐等转轮王。-(4)
---(1)一个精勤致力于消灭嗔恨烦恼者,定能在今生和后世享受安乐。(2)安忍怨害、利乐众生能使如来欢喜,能成办自己的利益,也能消除世间众生的痛苦,因此我要恒常修习安忍。(3)为什么我还看不出,取悦有情产生的巨大善果呢?取悦有情,能在未来成就佛果,今生也可享受美誉等荣耀。(4)在生死轮回之中,修习安忍也能使人得到:庄严殊妙的容貌,无有病障的健康身体,美好的名誉,长寿久住和转轮圣王的无穷快乐。(5)世间再也没有比修安忍更大的功德,塑画佛像、修建三宝所依等,皆没有安忍的功德大。持戒的功德是布施的一百倍,安忍又是持戒的一百倍,依次类推。这样好好观察之后,就可以满心欢喜地来修持安忍。 对真正的大乘菩萨来讲,怨敌的损害相当难得,一旦有了这种机会,自己就应该好好把握,即使能修一刹那的安忍,也能圆满多生累劫的资粮,消除多生累劫的罪业。

(学习效仿佛陀,如何对待众生)
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还有一个故事:以前在寂静的森林中,住着一位菩萨化现的犀牛(释迦牟尼佛的因地),它性格忠厚,心怀宽广,具大慈大悲心。附近有一群猴子,每天肆无忌惮地欺负犀牛菩萨:当它睡的时候,猴子全部骑在它身上,当它吃草的时候,猴子百般阻挠不让去吃……,整天都是侮辱和戏弄它。但菩萨从不反抗,听之任之。后来,住在树林里的一个夜叉实在忍无可忍,便对菩萨说:“这群可恶的猴子天天害您,您怎么不反击呢?您的角是金刚角,连坚硬的岩石都不堪一击,摧毁这些猴子易如反掌。”但菩萨却说:“猴子们怎么戏弄我,我都不会反抗,它们也非常可怜。依靠它们,我能成就忍辱波罗蜜多,所以我只有报恩,绝不会报仇。”夜叉听后十分佩服,悄然隐身而去。
翻开佛陀因地的这些公案,大家可以对照一下,自己平时受到毁谤欺辱,会怎么样对待。我们现在也是因地,还没有作佛,只是发了菩提心,可以叫做菩萨。不管别人无缘无故,还是有缘有故,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这些对境时,应该想一想:“佛陀是怎么样对待众生?我是怎么样对待众生?”这两句话当中,包括了很多甚深的问题,大家应当再三琢磨

此外,还可以结合“暇满人身、寿命无常”这些内容,来调伏自己的嗔恨。暇满人身极其难得,寿命又非常短暂无常,生命的分分秒秒都是很珍贵的,应该用来追求人生大义,不要太计较世间的琐事,以宽容慈悲的心怀对待众生,尽量放下世间的纷纷扰扰

我是 佛陀 的 追随者
◆  ◆  ◆  ◆  ◆ 





扫描关注

唤醒迷梦 早证菩提!

相逢很短 关注很长!